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News

新闻资讯

分类
开元体育汉服与“唐”装哪个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呢?时间:2023-11-04 14:51:39

  开元体育汉服与“唐”装哪个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呢?唐装和汉服都是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一个当代汉服,一个是古代汉服,唐装有一定的继承关系,所以唐装也是汉服。那么一直有争论的是唐装源自满清马褂,所以不能算做汉服,但是有意思的是事实好像并不是这样。这也多亏了现在汉服运动才去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服饰历史。

  这是清初的黄马褂。据说是来自军服,那么实际上这个这个军服又是来自哪里,然后再去找资料,原来来自明代的军服。

  褂子、外套一类上衣的旧称。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罩甲,穿窄袖戎衣之上,加此束小带,皆戎服也。” 明 顾炎武 《日知录·对襟衣》:“今之罩甲,即对襟衣也。《戒菴漫笔》云,罩甲之制,比甲稍长,比袄减短, 正德 间创自 武宗 ,近日士大夫有服者。”

  一直到清末满族的马褂也都是主要当做军服,变化也不是太大。那么唐装就是因为这个马褂而来的嘛,显然并不是这样开元体育。上文提到马褂这种对襟军服明代就有了。所以明代也早已有了对襟服。

  这是出土于江苏泰州的明代古墓的圆领对襟衫。这时男装上多用于做内衣穿着。而明中后期在女装上逐渐开始外穿且加上了立领。(方领款清初存在清末逐渐消失不见了)

  此处再补充一下,有一条忘记了。关于对襟袄女装的起源还有一个源流是来自宋元一直流行的褙子,长短都有,明代逐渐发展为长袖。而明代这种褙子也称为披风,跟立领对襟衫逐渐合流,也就形成了立领对襟披风。此时对襟衫,披风,一个中衣,一个外衣基本合流形制区别不大了(主要是立领款,直领披风一直是外穿。

  而清代对襟的衣服就更多了,流行款。后期汉女的立领对襟披风一直流传到了已至现代。而男款对襟衣一直存在。相反清代男人多穿大襟长衫和短衫,马褂也只有乡绅贵族才穿,而且是配着长衫穿着,因为马褂衣短,单独穿就漏肚皮了。而上文已经知道了立领对襟褂本来外面跟民间汉族种存在,男人还是当内衣穿的,偶然也外穿可以在清末照片上看到,而女装上面一直流行。

  这是清末的马褂,看长度和解说就知道,清末马褂才加上了立领。清代不知道什么原因马褂和对襟褂混合了。可能因为越来越像对襟褂了吧,实际上是两种服饰,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对襟短褂或者短衫。实际意义上的马褂,短袖,短衣长,无领等这些特点已经彻底消失了,是马褂消失了而不是对襟褂消失。不过从民间的叫法从到现在,从来没有叫马褂的,北方一般就简称为褂子,对襟褂等,南方成衫子,对襟衫,压根没马褂之称呼。

  可以看到清末穿对襟衫的人多了起来,第一张图可以明显看到无领对襟衫当做内衣穿着。(且照片中明显衣服上部是纽扣,最后一个是用系带打结保留了上图明制对襟衣的形制没变)所以在想可能天热的时候大部分应该都是穿这种褂。

  后来更加流行,特别是在广大老百姓之间,穿脱方便,利于工作。咱们新中国也是工农的国家,所以拿这种实际上大部分老百姓所穿的服饰当做汉服代表当代汉服,一点问题都没有。

  上图是郎世宁画的羊城夜市图,这种夏天穿的对襟背心小褂是不是跟电视剧里看到的一样,我本以为才有的,原来古代早就有了。

  这个是雍正耕织图,当年给农民的宣传图,天热全部穿的对襟短褂。所以说,我不知道唐装说的来源于满族马褂的话到底是哪来的,何况就连马褂也不是满族的发明的。

  当然女子服装不止这一个,当代女子穿唐装也是可以,历史上男女同款都可以穿,而且历史上女子穿的时间比男子反而更长开元体育

  我特意又搜了下百度百科觉得给唐装下定义为来自清代满族的马褂不够全面,本来以为官方也是认为的,但实际不是,百度百科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听说是可以人为改百科)对唐装的解释不够全面和客观。所有我又去了隔壁维基百科搜了下唐装的定义给大家看下

  唐装一词,早年为海外华人所创。在中国历史上,唐代盛期声誉远播,外国人常称中国人为“唐人”。特别是广东、福建的华侨也常常自豪地自称为唐人,华人居住区称为“唐人街”。此词原在社区以及港澳地区较为流行。

  唐装这一概念原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唐代人的服装;二是指西风东渐后与“西服”相对的“中式服装”。其第二种含义可能与涉及海外华人的“唐人街”、“唐人”等概念有关,主要是指被海外认知的“中式服装”。而自从在2001年10月21日上海APEC非正式会议上,有一套经过重新设计的“中式服装”一经正式亮相,唐装一词就具有有了新的第三层含义,亦即专指那套经过重新设计、并迅速在海内外华人社会中流行开来的“中式服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杰英指出,唐装不是唐朝服装的发展,而是满族服装的延续和改良。

  清光绪时期地方志《大通县乘帙稿》记载部分土人穿着“汉服”,为清代汉人服饰;时期:“今日苗夷的男子大都是穿汉服能说汉话。”;《马关县志·风俗志》也以“汉服”一词指这类服装;藏族学者桑热嘉措亦提到自己身穿“汉服”;人民日报:“中国北京市代表团送上了专门为他设计的一套汉族对襟衣衫。传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时,小于莲便身着汉服(马褂)迎接四面八方客人”。《藏族近代职业教育论析》一文以及《早期汉人传统服饰》等文献和书籍中,“汉服”一词都等同唐装。

  晚明时期朝鲜人记载的“杂乱无章”走向“贵贱有别”的过程当中受到了汉族服饰很大影响,本为戎装的明代罩甲世俗化和普及化以及的明代女装对襟褂影响了关外的满洲人。由于满洲的崛起有赖于骑射之利,而对襟衣之类又便于骑射。在此情形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满洲便学习借鉴明代的冠服制度。[原创研究?]

  清康熙时期学者曹庭楝将马褂的渊源上溯到隋朝的貉袖,乾隆时期赵翼亦将马褂的历史进前至汉魏时期的半袖。郝懿行认为罩甲,对襟衣和马褂可被视为同一事物,“类同一状”,顾炎武亦将襟衣等同罩甲。到了清末正式将史籍中的貉袖等同于时俗所称的马褂和当代典章中的行褂:“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名曰貉袖。闻起于御马院,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著短袖,以其便于控驭。耳今士大夫亦服之“余按:今世所行马褂,殆与此类汪芙生”。松烟小录“云:“揣曾氏说与今日行褂正相似”,“会典行褂长与坐齐,袖长及肘,用石青色”。(清代旗人都不敢说马褂是他们的服装,只是军服还做了溯源)

  得益于现代汉服复兴的运动,如今明制汉服大火,上图这样的立领对襟短衫非常火,越来越多的人穿起这种立领对襟衫,让更多的人知道唐装本身就来自明制汉服。

  再补充一点,说到这里我真是对汉服圈又爱又恨,没有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爱好传统服饰,了解这些东西。但是是汉人的东西就是汉人的东西,不管它的美丑,不要送给它族。比如这种汉族的对襟衫,以前也一直以为来自满清马褂,后来了解了才知道原来不是那么回事。还有类似抹额的东西,很多都是传承有序的,不能做切割,要做科普,这才是真的拨乱反正,从事实出发。还有因为汉服圈才终于知道汉族在清代原来不是人人穿马褂的,女的穿旗装,原来瓜皮帽也不是满清才有的,我觉得这就是好的一方面。

  本文是以当前所存在的服饰理论,历史记载,留世照片,出土文物等做的符合逻辑推理的服饰溯源,来看待唐装起源问题的,如果各位有新的发现和不同意见请批评指正。

  看上面两幅图,以为中国丝绸博物馆里的专家分不清什么马褂,什么是对襟褂嘛,写的明明白白的。我真的服了,现在服饰史有点混乱,研究的少。比如战国胡服骑射,唐代穿的胡服,元代受蒙古影响胡服,明代继承元代胡服,清代更全都是胡服开元体育。合着我们汉族几千年穿的衣服全是胡服,那还有汉服吗?这种自我阉割文化,就是毁灭文化,数典忘祖!

  看来明代的时候,我们就穿上“马褂”了,都塞到墓地里面去了。说这些来自马褂,首先得搞清楚马褂来自哪里,说唐装来自满服,得搞清楚满族有没有这种衣服,它都没有,这是什么呢,这是无中生有,指汉为满。爹像儿子是什么道理?

  这种明代出土的立领对襟衫很多很多,特别是女装为主,感兴趣的自己去搜搜。有些人拿着剃发易服说事,首先十从十不从,女装没有被强制改变,自然是存在这些衣服的,而实际上就是存在的,男装一般当内衣和夏装。易服首先它得有那么大能力做到把所有人衣服都换了,还要不断去执行啊,这么长过程,甚至还有交领衣保存到清末,这种视而不见喽?